<tt id="uuyyu"></tt><noscript id="uuyyu"><noscript id="uuyyu"></noscript></noscript>
<li id="uuyyu"></li>
<menu id="uuyyu"><center id="uuyyu"></center></menu>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舟山聚焦

    新春走基层|助推新年开门红,企业在行动

    2023年01月17日 09:30 来源:舟山日报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春节临近,返乡潮到来,很多生产企业原本就会面临阶段性“用工荒”,今年,因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更显特殊。

      从上月底开始,我市不少企业想方设法,为留住生产一线员工,不仅采取物质奖励,还在生产生活等各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

      我市相关部门也适时推出稳工稳产政策。效果如何?记者走访基层企业进行调查。

    图片为晨光电器生产场景

      调整结构加紧生产,赶出春节前的订单

      近日,舟山晨光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区域内一片繁忙景象。一个个工位上,着装整齐的工人手速飞快而有韵律。他们正在为一批出口中东的电器产品赶工。

      “这份订单是在一个多星期前接到的,需要赶在春节前发货,工期比较紧。”公司行政部经理夏良军告诉记者,为了组织人手在春节之前赶工期,行政部费尽了心力。

      今年春节前的用工情况,与前两年有所差别,因为今年疫情防控政策有了重大调整,外来务工人员返乡过节比往年更加方便,因此,要在节前留住员工的难度进一步增大。对晨光电器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春节前后务工人员的大量流动,将对正常的生产秩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我们不可能阻止员工的返乡意愿,而国外的客户又基本没有春节休假概念,因此必须及时调整企业的人员管理模式,尽可能留住员工,集中现有的人力,全力保障出口订单的完成度。”夏良军说。

      在晨光电器有限公司生产一线,非舟山户籍的外地员工占到了八成以上。之前因疫情防控人员流动有限,企业用工情况相对稳定。“我们公司大部分是工作数年的老员工,技术相对成熟。每年他们还会带一些同乡来务工,大多比较稳定。但弊端也存在,尤其是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他们会出现集体返乡的情况。今年截至1月初,已经有100多名路途较远的员工陆续返乡,占到了生产一线员工总数的两成左右。”夏良军说。

      今年春节,晨光电器安排给员工约15天的假期。“我们的生产会持续至1月15日,大概有600名员工返乡,直到正月初八之后陆续回来复工。不过,我们统计了一下员工的留舟意愿,约有60名一线员工留下。这些留下的员工能够保持生产的持续性,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订单的完成度。”夏良军告诉记者,近两年,公司的外贸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前三个月订单已经基本排满。

      对于这家制造业企业来说,相较于去年春节近四成外地员工留舟的数量,今年春节因为人员流动量增大,要保持生产持续比较困难。夏良军坦言:“今年政府发布的稳工稳产政策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同时,企业也为留舟员工发放一定的福利,并安排休假期间的生产任务,让留舟员工不至于没活干、没钱赚。”

      “对有留舟过年意愿的员工,在休假期间可以自愿参加生产。其间会给予一定金额的加班补贴。同时,公司已经着手为春节留舟员工准备年夜饭、生活用品等。”夏良军说,公司生产一线普通员工月薪在5000元左右,而节日期间可获得额外收入2000元。

      另外,对于回乡的员工,如果同一目的地人员较多,返程复工时间相近,公司会安排包车接送。“我们包车最远到河南商丘一带,那边的务工者比较多,这样既能减少员工路途中的支出,也能相对保障安全,减少疫情影响。”夏良军认为,目前看来,最有可能对生产造成影响的是病毒感染。前段时间,受病毒感染影响生产一线员工减员三成以上,每人至少休假5天以上。

      “按照往年惯例,我们仍旧安排在农历正月初八开工。今年在加紧生产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尽可能保障员工健康,为节后创造‘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夏良军说。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缓解用工压力

      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虽然临近春节,但这里的多家水产加工、冷链运输企业仍在加紧生产运营中。

      舟山蓝天水产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正在打包准备投放市场的水产品礼包。这家以水产品外贸出口为主要经营方向的水产企业,在克服前段时间的病毒感染侵袭后,生产步入轨道。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远洋渔船到港较多,必须加紧卸货储存加工。从目前形势来看,新年将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

      “我们企业将持续生产至农历腊月廿三左右,因为外地员工也需要返乡过节,要留出一段休假时间。”该负责人表示,周边不少水产企业在今年春节前夕遇到了返乡高峰与生产高峰重合的困境,目前只能尽量调配有限的人力,维持生产。

      据了解,去年我市着力克服疫情巨大困难挑战,尽最大努力消除物流供应链梗阻等不利因素影响,各方合力,逆势而上,全市远洋自捕鱼进关卸货量首次历史性突破70万吨,达到70.17万吨,同比增加5%。其中鱿鱼卸货量40.83万吨,金枪鱼卸货量22.84万吨,位居全国首位。

      近期,在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码头万吨级泊位上,吊机装卸不停,货车川流不息,每天有四五艘船等待接卸作业。码头上百名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提升码头运转效率,缩短船舶在港等待时间。

      据行业内初步统计,去年全市远洋渔业报关产量60.8万吨,产值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惠群码头作为远洋自捕鱼进关卸货主阵地,卸货量达到59万吨,同比增加10%。

      业内分析认为,今年舟山远洋渔业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年份水平。同时,随着国际市场消费强劲复苏,价格逐步回升,迎来产销两旺、量价双升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口岸回运鱼货数量全国领先,依旧保持全国最大的远洋自捕水产品输入集散地的经济地位。

      “我们希望一线生产员工在春节后能尽快复工,为此也尽量与一些外包队伍搞好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产企业负责人感叹,近些年疫情所导致的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阶段性用工短缺等问题比较严重。“今年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已作出的重大调整,希望能缓解企业的用工压力。”

      据悉,我市相关部门针对稳工稳产已有明确的具体举措,如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3年4月底,落实社保费缓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对缺工严重的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提供“一企一策”服务,并组织开展“新春百企招聘月”活动等。

      政府和老板都用心,所以愿留舟过年

      在舟山盛发电器制造企业工作的安徽阜阳籍员工张珊(化名),在上月底领到了公司发放的米、油和年货礼包。“我在这家公司工作这几年,还从没有像今年这么早发放年货的,而且比往年还要丰厚不少。”40多岁的张珊在白泉打工数年,在她看来,今年确实有些不一样了。“我觉得,老板也是没办法了。先是上月的那拨感染,我们生产车间很多人都‘阳’了,这样生产进度肯定会耽搁。老板说,希望外地员工能晚一些返乡,帮助企业支撑过这段生产紧张的时期。”张珊回忆道,“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我们注塑车间三十来个人,能上班的只剩下3个人了。我幸亏是在角落里开机器的,又整天戴着口罩,这才没感染,那些流水线上的员工,因为间隔比较近,基本都病倒了。”

      “我们老板也是不容易。一个车间的人手只够开一条流水线,在这么难的情况下,也撑下来了。今年的年货不少,听说奖金也还能提高一些。”张珊说,为了帮企业渡过难关,不少一线员工决定不回乡过年了。

      “因为回去也不知道家乡那边情况怎么样,说实话我有些怕被感染。近段时间舟山的情况感觉稳定多了,还是留在这边比较安全一些。另外,今年的‘留舟红包’也定下来了,能有500元,这也是一笔额外收入。”张珊说。

      张珊所说的“留舟红包”,近期在我市相关部门发布的政策中得以落实。

      据了解,春节前夕我市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稳工稳产促经济暨市外员工温暖关爱行动的通知》,从6个方面明确了25条暖心举措,进一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有序用工。

      其中,涉及鼓励企业稳工稳产的福利政策就有6条,如鼓励企业“节前代发、节后申领”,对2023年春节期间,在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坚持工作的,且2022年12月在舟缴纳社会保险的非我市户籍员工每人发放500元的专项补贴,单个企业封顶200万元。同时,对2022年全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23年第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速15%以上的,给予20万元奖励,增速每提高5个百分点再奖励5万元,单家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其他规上工业企业2023年第一季度产值同比提升25%以上(含)的,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针对春节留舟在岗的外地员工,我市各部门还将实施帮扶服务、权益保障等。届时,我市各部门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走访慰问活动,推出“福在舟山”旅游惠民季,强化餐饮商超、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供应保障等。同时,通信运营商也将提供“留舟过年流量大礼包”优惠服务。

    原链接: 作者:俞浙前    
    校花被带到仓库糟蹋
    <tt id="uuyyu"></tt><noscript id="uuyyu"><noscript id="uuyyu"></noscript></noscript>
    <li id="uuyyu"></li>
    <menu id="uuyyu"><center id="uuyyu"></center></menu>